1/10
绿杨邨金牌素菜包——上海滩最好吃的菜包之一
📌上海绿杨邨酒家 🏡奉贤路282号(近江宁路) 🎀上海绿杨邨酒家简介   上海绿杨邨酒家创建于1936年,店名取自清代文学家王士祯的词《浣溪沙》中“绿杨城郭是扬州”佳句,寓意酒家经营的菜点具有扬州风格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衍变,融合了四川菜与扬州菜的特色,形成典型的上海菜风格。目前烹饪高手云集,菜肴具有选料精、刀工细、调料齐、香头重、口味佳、营养高的特色。享有“天厨妙味”的美誉。   🎀“天厨妙味”由来   著名书画大师与美食家钱君匋在品尝上海绿杨邨酒家的美味佳肴后,留下了“国色天香,天厨妙味”的墨宝,现在“天厨妙味”这四个字印在她家的打包塑料袋上。   🎀上海绿杨邨酒家曾走过的弯路   2008年始,粤菜、港式茶餐厅在上海成为时尚,2009年,保持了近70年传统川扬菜的上海绿杨邨酒家与人合作开设粤式茶餐厅,离开了南京路,导致一些手握绝活的厨师、技师纷纷离开,结果可想而知。   痛定思痛,2014年上海绿杨邨酒家于现址重新开业,请回了一些原来的厨师、技师,重归传统,焕发新生。   🎀上海绿杨邨酒家总体评价(个人意见)   现在上海的川杨菜及上海菜的餐厅多如牛毛,烹饪水准高的店家非常多,因此,尽管她家烹饪高手云集,但对食客的吸引力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。   曾去她家吃过几次,尽管蟹粉狮子头、大煮干丝、响油鳝糊与蟹粉豆腐等菜式都还不错,但每次的烹饪水准都不一样,有时还略显粗糙,缺少了川杨菜精细精致的韵味,令人遗憾。   🎀上海绿杨邨酒家食客构成   仅以本人所看到的,中老年食客为主,特别是一些退休人员在此聚会,她家对他们来讲应该更是一种回忆与情怀,也见到一些外地游客、海外华人及老外,应该是慕名而来或奔着儿时记忆而来。   🎀以“绿杨邨金牌素菜包”为代表的特色点心   在上海滩,提到菜包,“绿杨邨金牌素菜包”绝对占有一席之地,有称是“上海第一素菜包”,这个倒也未必,毕竟每个人口味不同,上海滩其他一些老字号餐厅的菜包也各有千秋,但“绿杨邨金牌素菜包”绝对值得排长队购买,买好趁热吃几个是必须滴。   在江宁路奉贤路口附近,永远有两个长队,一个是梅龙镇广场楼下等待美领馆面签的队伍,一个就是斜对过不远,美琪大戏院对面的上海绿杨邨酒家门口买包子的队伍,后者比前者更甚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几乎年中无休,风雨无阻。   我曾给外地同事介绍过她家的各色点心,特别是“绿杨邨金牌素菜包”,他们好多人竟然没吃过。于是某个周日早上五点多起床,冒着细雨,权当晨练走过去,六点半左右到时,前面已经有十多二十个人在排队!为了照顾到大家的口味与喜好,聪明伶俐的J妹妹还罗列了她家点心的品种,制作了EXCEL表格以方便购买。   她家点心早七点开售,菜包与肉包每人各限购二十个,其他品种可以任意购买。几乎每个人都是足量购买的,尤其是菜包,而每一次出笼的品种不同,数量有限,可想而知排队的时间有多长。 那天买了菜包、肉包、三丁包、蟹粉包及烧麦等,其中价格最贵的蟹粉包安排蒸的时间间隔最长,所以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才买全EXCEL表格上的品种与数量,付了三百多元,然后拎着沉甸甸的四五只“天厨妙味”塑料袋的点心送回公司,开口放凉后,分门别类做好标签,放进冰箱冷藏室。从第二天开始,大家纷纷加热包子吃,吃了半个礼拜,还带回些给其家人品尝。   👍她家最出名的“绿杨邨金牌素菜包”是全素馅,香菇、木耳及冬笋为基础食材,用其秘制工艺将这三种基础食材熬成酱料再混合青菜搅拌成馅料,馅料鲜翠油亮,包子发面到位,趁热一口咬下去,馅心细碎紧实,干湿适度,口感细腻,微甜鲜香得眉毛掉下来!   👍肉包与三丁包略带甜口,同样非常好吃;蟹粉包最贵,猪肉的鲜美加上蟹粉的醇香,打耳光也不肯放!   她家所有的点心最好都趁热吃,隔一两天吃的话,可以放冰箱冷藏后隔水蒸(最好不要用微波炉转),与刚出笼时差异不大。如果想放的时间稍长,可以凉透后放冰箱冷冻后再隔水蒸,同样美味,菜包的馅心还是鲜翠可口。   看看排队的人,基本都是中老年,也看到有外地游客专门赶过来购买品尝的,但一位大妈道破天机“我们咋可能吃这么多包子点心,还不都是给家里的小辈买的,他们忙,没时间排队。”可怜天下父母心!   🎀其他   她家点菜堂吃从奉贤路大门入内,菜单上也有“绿杨邨金牌素菜包”,价格略贵些;小吃及外卖点心从江宁路大门入内,这边还有各种熟食及其他品种点心,价格适中,味道也很好。江宁路大门走到底,还有可以自由荤素搭配的白领午餐,可以堂吃或打包,但打包盒与塑料袋要收费,不允许自带餐盒。赚这点儿钱,未免也太不环保了吧。
#绿杨邨
#金牌素菜包
0
8
宝宝like milk : 看上去很不错的样子
AZ0200 : xixixi
查看8条评论
如糖 App

1折体验美食探店

立即打开